2022年8月,李良正和袁巧容夫妇作为中组部第一批教育人才“组团式”帮扶成员,从广州市番禺区来到毕节市赫章县中等职业学校,开启了他们的首次帮扶之旅。一年半后,尽管已经完成了首次帮扶任务,但当组织需要时,这对夫妇主动申请二次返回赫章职校继续开展帮扶工作。
双重身份,多重责任,夫妻同心帮扶
李良正在赫章职校的身份是“双重”的。作为教务处主任,他每天清晨需要先梳理当天的教务安排,从课程表调整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案,事无巨细都需要逐一落实。作为体育专任教师,课后他总要换上运动服,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体能训练或技能实训。
袁巧容的课堂则藏着中职英语教学的巧思。她的英语课上,总能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化解语法难点。课间十分钟,她的身边总是围满了提问的学生——有的困惑单词发音,有的纠结句子结构,她都弯腰细语,耐心讲解,直到上课铃响才匆匆离开教室。
课堂教学
初心不渝,二次赴黔,情怀难舍
“为什么明知帮扶路远,还愿意再来?”面对这个问题,李良正表示:“首先是组织需要。赫章职校还面临不少发展难题,而我们夫妻俩没什么牵挂——孩子大了能自立,父母身体也还算健康。组织找到我们时,家人全力支持,我们没犹豫。”
更让他难以割舍的,是对赫章教育的深厚情怀。2022年作为第一批组团式教育人才帮扶成员,从番禺职校来到赫章职校的一年半里,李良正夫妇不仅和校领导、同事们结下了深厚友谊,更被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深深打动。
李良正擅长“正心教育”,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,让他们有目标,坚持把书读下去、把技能学扎实,将来能上大学、找好工作,健康成长。这一次,他计划从东部先进教育理念入手,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、学生素质培养、学校管理优化三方面发力,“做力所能及的事,帮助学校更快发展”。
在袁巧容看来,帮扶的核心是“守望相助、团结合作”。“我是冲着教育情怀来的。第一次帮扶时,看到学生们从不敢开口说英语,到能主动用英语交流,那种成就感是别的事比不了的。”“而且夫妻俩一起过来,生活上能互相照顾,工作上能彼此协作——既是好拍档,也是好伴侣。”她认为帮扶也要结合实际,“我们把东部的经验带过来,再结合赫章的实际调整,取长补短,才能真正帮到学生、帮到学校。”
爱心浇灌,成效显著,学生爱戴
赫章职校2025级护理1班学生罗豪说:“李老师不仅教我们运动技巧,还会教我们如何做人,让我们知道锻炼不只是为了考试,还要懂得反哺社会。” 2025级幼儿保育1班学生彭巧丽是这么说的:“老师从不会因为我们基础差就敷衍,反而会耐心帮我们补语法、记单词,还总说‘现在开始学永远不晚’,这份不放弃的态度,比知识本身更让我们有信心。”
在首次帮扶期间,李良正大力推进课堂教学行为规范,推动学校制订了《课堂教学规范》和《教学事故处理办法》,全面开展课堂教学巡查,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行为。
他还策划了“教学教改活动促进月活动”“教学教改提升月”“教学教改巩固月”系列活动,每次都亲自带头,以公开课、示范课、研究课为引领,带动教师们不断深化课堂教学。
在教育人才“组团式”帮扶团队的帮助下,赫章职校取得了显著发展。学校喜获贵州省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等4个省级“技能贵州”项目,师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各类奖项60多项,教学教改成绩斐然,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升。
帮扶团队借助后方资源,在实训基地建设、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、特色班级建设等领域,努力打造样板工程和精品项目,探索形成一系列可操作、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番赫协作模式”。
文:番禺融媒记者 刘莉 通讯员 陈春志 王永胜 周灵君 图:学校供图
配资客户体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