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首相喊话中日韩联合可行性有多大 东亚共同体迎来新机遇!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试图收割全球时,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北京世界和平论坛上直言:“中日韩团结的时刻到了!”这位曾因推动“东亚共同体”构想而饱受争议的政治人物,如今却撕开了美国霸权裂缝中最关键的一环。29国联手反抗美国关税战,中日韩经贸合作数据创下历史新高,中国是否该抓住这个罕见机遇,与日韩联手改写全球贸易规则?
鸠山由纪夫的表态并非偶然。他在任期间就曾因主张对美“脱钩”而黯然下台,如今在全球贸易战的硝烟中再度发声,背后是日本经济面临的生死抉择。数据显示,日本持有1.3万亿美元美债,三菱重工已暂停向美国交付F-35关键零部件,农林大臣更以强硬姿态回击美国施压。美国对日关税威胁可能导致日本汽车产业损失超210亿欧元,芯片厂面临断供危机。这些数字打破了“追随美国最省事”的幻想。鸠山指出:“欧洲已证明美国不可靠,日本若继续当‘跟班’,只会沦为经济殖民地。”
中日韩合作的时机已到。三国产业互补性形成的“技术铁三角”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:中国锂电池产量占全球80%,日本掌握隔膜关键技术,韩国控制43%电池材料市场,这种组合足以掌控全球新能源产业70%的核心环节。三国经贸合作进入快车道,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取得突破,三国央行启动本币结算系统,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。日本经济产业省悄然删除对中国半导体设备的限制条款,韩国三星将价值500亿美元的芯片订单转向中国,直接冲击美国芯片产业链。这些实质性进展印证了鸠山的判断:“日本增强自主性最现实的路径,就是与中国、韩国结成经济共同体。”
美国的霸权反噬比预期来得更快。29国集体拒绝关税勒索,既有欧盟27国拟对260亿欧元美国产品反制,也有韩国总统李在明公开表示加强与华合作,甚至日本首相石破茂都当众驳斥特朗普加税逻辑。数据显示,美国关税战可能导致本国企业每年多缴1300亿美元税款,美元结算份额已暴跌至53%,创20年新低。美联储警告:“持续贸易战将摧毁美元霸权根基。”当特朗普承认无法与170国同时谈判时,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正被自己的关税大棒逼入墙角。
中日韩携手的深层意义在于重塑全球产业链。马来西亚加入RCEP,人民币在东盟结算占比超38%,澳大利亚铁矿转向人民币定价。这些变化印证着鸠山的预言:“东亚必须建立独立于美国的贸易体系。”三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协同已产生连锁反应: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90%,日韩企业计划联合采购以反制美国军工制裁;韩国现代汽车加速在华电动车布局,日本丰田与中国企业合资建设氢能源工厂。这种深度捆绑不仅关乎经济利益,更是对美国技术封锁的有力回击。
历史正在见证转折点。欧盟加速推进《中欧投资协定》,发展中国家用人民币结算打破美元垄断,日韩企业集体“去美国化”。鸠山由纪夫那句“团结的时刻到了”,已然成为撕裂单边主义霸权的宣言书。对中国而言,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:中日韩GDP合计占全球23.4%,若建成自贸区将超越欧盟成为最大区域经济圈;三国在新能源、半导体等领域的合作,更能突破美国的技术围堵。正如马来西亚选择加入RCEP而非追随美国“排华条款”所昭示的:得道多助的时代,正在到来。
配资客户体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